冠軍只是當下 學習才是永遠
「吳寶春麥方店」的「麥方」字,即是臺語的ㄆㄤˋ,與法語pain、西班牙語pan、義大利語pane、日語パン發音相同,都是「麵包」的意思;既保留本土文化特色又是國際語言,就像吳寶春開店的概念,要以國際認可的技術使用臺灣在地食材製作美味麵包。藉由老麵的發酵,麥香的傳遞,讓世界看見臺灣農產的鮮美!
溫柔而強大的力量
吳寶春出生於屏東縣內埔鄉大武山下,兒時記憶的家是竹編糊的泥巴屋,每逢下雨茅草屋頂就漏水,颱風來襲時,大夥急忙搬石頭上屋頂壓覆,深怕一個不小心連家都沒了。為了飽腹,哥哥帶著吳寶春去抓過境的伯勞鳥,好不容易抓到一隻,卻因為鳥的尖喙啄得他痛到鬆手,哥哥氣得跳腳,「你讓晚餐飛走了!」吳寶春12歲時父親過世,母親為了獨力扶養8個孩子,四處打零工,幫人採鳳梨、摘甘蔗、種稻,晚上還到流水席幫忙端菜,好幾次從鄰居口中聽見媽媽因為體力不支而累倒,「但她從不放棄、不怨天尤人,只是一心一意想把我們好好養大!」
隨著哥哥們陸續到外地工作,吳寶春也在15歲那一年,帶著50元和1張最便宜的單程票,離家到臺北當麵包學徒。老闆雖然供應三餐食宿,但居住環境十分簡陋,6坪大的通舖擠滿4個人,爬滿壁癌的牆壁會反潮,半夜甚至有蟑螂、老鼠爬上身,昏暗、潮濕、油煙味的空間像極了「鬼屋」。
每天凌晨3點,吳寶春負責將前晚整理好的數百個蔥花、波蘿麵包發酵、擺盤,營養不良導致身高僅有138公分的他,就站在沙拉油桶上努力踮著腳尖,小心翼翼將烤盤送入烤箱,手臂上總是掛著一條條傷痕。無論是搬鐵板、削馬鈴薯、切蔥、備料、各種打雜他都願意做,當其他人下班去休息玩樂時,他卻每天留在廚房裡撿剩下的一小塊麵糰,獨自練習揉麵糰。
「和媽媽相比,所有的辛苦都微不足道,有時候真的很想很想她,但我告訴自己不能哭,為了媽媽要勇敢、要堅強。她一生無怨無悔及堅忍不拔的毅力,始終為我帶來一股向前衝的力量。」
訓練靠手 領悟在腦 決勝關鍵在心
花了10年時間,吳寶春從三手、二手終於變成師傅,靠著腳踏實地與勤學苦練,力爭上游成為3家大麵包店的主廚。但隨著國民所得增加,消費者的口味與需求逐漸改變,麵包不只是果腹,還要兼顧口感、風味、創新,以致於店裡的營業額一路往下滑。
然而,坊間卻盛傳巷子裡有個曾賣高級音響,光靠看書自學的門外漢,才2年就開麵包店,而且店內總是人聲鼎沸。吳寶春帶著謙卑及好奇心,以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向這位傳奇人物請益,沒想到主廚陳撫洸只吃了一口,「歹呷!你知道顧客要的是什麼嗎?」給了吳寶春當頭棒喝。
「阿洸喜歡美食、懂得享受生活及一切關於美的事物,相較於我下班後只想去熱炒100的海產攤、大口喝酒的土雞城,自然無法想像紅酒、墨魚也能成為麵包的食材,味覺的盲點起於我們成長背景的差異。」
陳撫洸為了幫助吳寶春開啟味覺,帶著他四處品嚐美食,甚至還教他學習聽古典樂、爵士樂、品酒,帶他去買日本專業烘焙書研究各式食材,並且學習什麼叫「好吃」、什麼叫「品味」。為了看懂原文書,吳寶春特地跑去學日文,甚至主動幫進口食材廠商研發產品,以爭取免費到日本進修的機會。他開始嘗試將不同的食材融入麵包中,口味、特色逐漸變得鮮明,「遇到盲點就勇敢去挑戰、克服,並且從中體會到烘焙的藝術及深奧。」
擁有一家自己的麵包店是許多麵包師傅的人生目標,吳寶春也不例外。開店藍圖不斷在腦海中反覆思量,店內要賣哪幾款麵包、要用什麼食材、要呈獻給顧客什麼樣的口感,「我從未忘記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企業家的夢想,要怎麼開始?我告訴自己就去比賽吧!」
當時他正在高雄帕莎蒂娜當主廚,董事長許正吉惜才,視他如自己孩子一般,二話不說鼓勵他參加世界盃麵包大賽,並提供場地、材料,甚至投資研發費用,全力支持吳寶春實踐夢想。
麵包職人蛻變成CEO
2005年,吳寶春與志同道合的一群麵包師傅組隊參加素有麵包界奧林匹克美譽的「樂斯福盃麵包大賽」,從臺灣冠軍躍升為亞洲冠軍,在國際上嶄露頭角;2008年,採用臺南東山的古法煙燻龍眼乾,加上法國香醇的紅酒烘焙出「酒釀桂圓」麵包,搶下世界盃亞軍;2010年,再度以臺灣在地食材打造出「荔枝玫瑰」麵包,奪得「世界麵包大師賽」冠軍,不僅成功將臺灣麵包及臺灣食材推向國際,也從此開啟吳春寶人生的無限可能。
「比賽前夕對自己許諾,除了要奪下冠軍之外,無論如何一定要創業!」2010年吳寶春登上麵包職人的頂峰後,乘勝追擊,帶著僅有的20萬元及向親友借來的1400萬元,同年11月在高雄開設第一家「吳春寶麥方店」,正式從「師傅」搖身成為「董事長」。隔年,以母親名義成立「財團法人陳無嫌教育基金會」,以獎助教育事業、培訓產業人才、推動人文關懷、創造社會希望為宗旨,延續母親無私的精神回饋社會,以及感謝社會對自己的疼惜。
然而,談起「做麵包」吳寶春絕對是達人,但是要如何「賣麵包」呢?雖然麵包店裡的生意因為冠軍光環始終不錯,各界演講邀約也不斷,但吳寶春深知自己在經營管理的知識與能力太淺薄,「如果光環不在、蜜月期過了,或者是將來想要擴大經營規模時,我如何對員工們負責?我要帶他們何去何從?」
過去國內臺灣碩士班入學需具備大學學歷或甲級證照資格,但西點蛋糕、麵包最高僅有乙級證照,使得僅有國中文憑的吳寶春被排拒在外。幾經轉折後,他選擇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亞太EMBA工商管理碩士班再進修。每3個月飛到新加坡密集上課,並赴各國參加企業參訪研習,之後更整整花1年寫論文,被教授退件35次。論文題目是「麵包物語:使用者脈絡的麵包店創新」,希望藉此了解消費者對「夢幻麵包店」的期待,找出創新服務模式,透過調查也意外發現「原來民眾對吳寶春麵包期望特別高」。
「再念書,不是為學位,是真的很想學習、想突破現況。」吳寶春最大的收穫是學到系統性的思考,將學到的成本管理、策略思考、提問決策能力及團隊合作運用及實踐於經營管理企業之中。以前當麵包師傅單純只想把麵包做好、口味創新,但現在懂得思考企業的經營理念、社會責任,尋求顧問或跨界專業協助深化品牌內涵,不斷設定下一個想征服的營運目標,並追求更卓越的自己。
分享美味 做出心中的典範
2017年,吳寶春一步一腳印在臺中開出第二家旗艦店,重新梳理品牌定位,依據每家商圈及客層制定分眾行銷策略;2018年將臺北旗艦店定位為「世界麵包故事館」,每月定期舉辦麵包文化沙龍講座;2019年以「潮店」進駐遠百信義,專賣實驗性強的創新特色麵包,搶攻年輕、時尚的客群。
如今,「吳寶春」不僅成為家喻戶曉的臺灣之光,更成為220名員工的領航者,全臺共有8個營業據點,並在各大量販、超商、電商平臺,以及高鐵列車上都可以看到吳寶春麵包店的商品,營業額突破4.5億元。同時也和新加坡麵包物語集團在海外合資,成立旭春(上海)餐飲管理公司,於上海及新加坡各有一間店。
「對我而言,『麵包』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一種匠人精神、職人文化,精益求精的態度,亦是一種人生原則。」
吳寶春堅持以「品質、健康、美味」為本位,不斷研發創新。「麵包如同是沒有框架的藝術,既得要有一絲不苟、按部就班的科學精神,又不能缺乏靈動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只要些微的差異,麵包成品的風味便差之千里,但這也是做麵包最令人迷戀到無法自拔的地方。」他認為只要是食材,就可以做成麵包,而最美好的麵包裡頭一定有臺灣食材,以文化結合麵包,在地食材創造新產品,進而傳遞臺灣美好印象。
「過去10年,我們將世界的烘焙文化帶到臺灣;未來10年,我們希望將臺灣的烘焙文化帶到全世界。我的願景是做到百年企業,並成為下一個世界冠軍的推手。」透過系統性的扎實培訓,讓對於烘焙有興趣的年輕人,無論是自己創業或是當麵包師傅,都有能力去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同時推動臺灣重視烘培人才訓練、麵包工藝傳承,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深厚麵包文化。「很多事不是為了成功,而是你知道這些事應該要做,一切的努力無非是想讓世界看見臺灣、讓臺灣看見烘培師傅,進而促使烘焙產業與社會的共好。真心盼望有一天,臺灣能成為烘培之都,讓麵包成為臺灣的新驕傲!」
本會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12樓[地圖] 電話: (02) 2332-8558 傳真: (02) 2337-5152 12F., No.150, Sec. 1, Heping W. Rd.,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R.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