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魔止步 為孩子預約健康的未來 專訪國內第34屆創業楷模 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 吳春福董事長 ....2013-05-10
吳春福擁有一顆疼愛兒童的心,在將企業經營得有聲有色的同時,更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投身協助重症病童獲得妥適的醫療照護,其致力打造「台灣兒童醫療理想國」的理想和腳步,不曾稍有停歇……
親身走過方感不足
天下的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兒女,更竭盡心力為子女做最大的付出,當子女有病痛時,受折磨的除了小孩外,最痛苦不捨的莫過於父母,不僅得不眠不休照顧病兒,所受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吳春福亦然,儘管終年辛苦拚搏事業,但回歸最終的出發點,不外乎就是努力為子女們營造一個平安快樂的成長環境。
一直以來,吳春福就深感台灣兒童醫療資源與制度的不對稱,直到2002年大兒子罹病,在經歷問診、用藥、手術、檢驗等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讓他感受到,社會上許多遭逢重大疾病或急症的小孩,倘若沒有充足的醫療資源和堅強的經濟後盾,會不會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期」,造成身體或心理障礙,擾亂家庭的經濟?更甚者,會不會與等著擁抱他們的美好生命擦身而過呢?於是,他一面照護治療中孩子,另一方面則積極著手籌劃成立基金會,期許能凝聚更多資源,讓台灣的兒童醫療環境更臻健全。在他的積極奔走下,「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順利誕生,成為台灣第一個以提升兒童就醫品質,改善整體兒童醫療環境為宗旨的組織。
架起一座兒童與醫界的溝通橋樑
「所謂兒童是指年齡在18歲以下者,因為我們不是社福團體,也非政府單位,所以能力及資源有限,將基金會定義為『醫療相關』單位,是因觸及的層面可以廣泛些,舉凡兒童醫療補助、兒童醫療研究中心、兒童友善醫療,甚至兒童醫護人員貢獻獎項等,都可納入我們服務的範疇。」
基金會成立至今已逾11年,始終秉持著最原初的宗旨,不斷深化並精進服務品質:一、設立醫療費用補助費用: 不直接給予家庭費用, 而是補助醫療過程中必需之藥物及手術等健保無法給付的自費項目, 申請這項補助須憑醫院開立之單據, 且以應繳總費用及家庭經濟狀況合併判定; 二、創設兒童醫療貢獻獎:每2年舉辦1次,獎勵全心投入兒童照護的醫師及護理團隊,肯定他們的付出,今年即將辦理第5屆;三、推動與發展兒童友善醫療模式:培訓國內兒童醫療輔導師(Child LifeSpecialist),贊助其國內外的培訓課程,直到考取專業證照,回國擔任種子成員;四、改善兒童硬體空間:協助現有已具雛型的醫院,提高其專業度及使用率;五、啟動歡樂列車:每逢節日,特別是耶誕節,吳春福就會帶領一群志工耶誕軍團,至各醫院發送歡樂給受病痛折磨的孩童,提供他們溫暖和心理的支持。
喚起社會正視兒童醫療 一同疼惜未來的主人翁
「台灣的醫學環境及醫師水準在全球排名雖名列前茅,但兒童醫療卻面臨不少困境和危機。」照護一個病童至少須4個醫護人力,況且不論是口服、外用等用藥,兒童能承受的藥劑量只是成人的幾分之一,所以兒科的藥品消化量及採購金額低,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環。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兒科專科醫師人數逐年下滑,從2003年的214名,到2009年只剩94名,6年間已經減少一半以上的新生代兒科醫師, 這與現今少子化問題相呼應,「對台灣而言是個相當嚴重的警訊。」
從前, 常聽到家長恐嚇小孩說: 「如果你不乖,就帶你去給醫生伯伯吃藥打針喔!」不料,此舉反而讓兒童對「看醫生」感到害怕卻步,吳春福說,「基金會就是希望打破這個傳統的刻板印象,讓治療過程不再是令人畏懼的針筒、苦不堪言的藥品以及冷冰冰的病房,取而代之的是讓兒童踏入醫院時,就能立即舒緩緊張的情緒,放下心中的害怕,將醫師護士當成朋友般的接受治療,如此也可減輕醫護人員和家長的心力,大幅降低社會成本。」
早自20餘年前,就有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廣獨立的國家級「兒童醫療研究中心」,希望建造一個活潑溫馨的診療空間,且兼顧兒童醫護人員專業研究的完善醫療環境。「有專家估計建造兒醫研究中心至少須投入5億成本,但礙於目前財政吃緊以及相關政府法規、評鑑制度的繁瑣程序,並沒有太多政府官員願意積極涉入了解與促成。」吳春福感慨地說。
「當初成立基金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整體兒童醫療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創造出更好的醫療品質,對國內兒童健康的促進及維護做出貢獻,但現在離目標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吳春福說,目前全台大約有5~7家醫院硬體設備已具兒童專屬醫院的水準,甚至台大兒童醫療大樓已達兒醫研究中心標準,但由於許多政策懸而未決,導致部分精密儀器及醫療空間閒置浪費。但他絕不輕言放棄,亦將帶領基金會再接再厲,把握每一次與決策者對話的機會,企盼台灣成為兒童醫療理想國的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青創會訊102年第二季刊載(文/蘇靜怡)
親身走過方感不足
天下的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兒女,更竭盡心力為子女做最大的付出,當子女有病痛時,受折磨的除了小孩外,最痛苦不捨的莫過於父母,不僅得不眠不休照顧病兒,所受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吳春福亦然,儘管終年辛苦拚搏事業,但回歸最終的出發點,不外乎就是努力為子女們營造一個平安快樂的成長環境。
一直以來,吳春福就深感台灣兒童醫療資源與制度的不對稱,直到2002年大兒子罹病,在經歷問診、用藥、手術、檢驗等漫長的治療過程中,讓他感受到,社會上許多遭逢重大疾病或急症的小孩,倘若沒有充足的醫療資源和堅強的經濟後盾,會不會因此錯失「黃金治療期」,造成身體或心理障礙,擾亂家庭的經濟?更甚者,會不會與等著擁抱他們的美好生命擦身而過呢?於是,他一面照護治療中孩子,另一方面則積極著手籌劃成立基金會,期許能凝聚更多資源,讓台灣的兒童醫療環境更臻健全。在他的積極奔走下,「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順利誕生,成為台灣第一個以提升兒童就醫品質,改善整體兒童醫療環境為宗旨的組織。
架起一座兒童與醫界的溝通橋樑
「所謂兒童是指年齡在18歲以下者,因為我們不是社福團體,也非政府單位,所以能力及資源有限,將基金會定義為『醫療相關』單位,是因觸及的層面可以廣泛些,舉凡兒童醫療補助、兒童醫療研究中心、兒童友善醫療,甚至兒童醫護人員貢獻獎項等,都可納入我們服務的範疇。」
基金會成立至今已逾11年,始終秉持著最原初的宗旨,不斷深化並精進服務品質:一、設立醫療費用補助費用: 不直接給予家庭費用, 而是補助醫療過程中必需之藥物及手術等健保無法給付的自費項目, 申請這項補助須憑醫院開立之單據, 且以應繳總費用及家庭經濟狀況合併判定; 二、創設兒童醫療貢獻獎:每2年舉辦1次,獎勵全心投入兒童照護的醫師及護理團隊,肯定他們的付出,今年即將辦理第5屆;三、推動與發展兒童友善醫療模式:培訓國內兒童醫療輔導師(Child LifeSpecialist),贊助其國內外的培訓課程,直到考取專業證照,回國擔任種子成員;四、改善兒童硬體空間:協助現有已具雛型的醫院,提高其專業度及使用率;五、啟動歡樂列車:每逢節日,特別是耶誕節,吳春福就會帶領一群志工耶誕軍團,至各醫院發送歡樂給受病痛折磨的孩童,提供他們溫暖和心理的支持。
喚起社會正視兒童醫療 一同疼惜未來的主人翁
「台灣的醫學環境及醫師水準在全球排名雖名列前茅,但兒童醫療卻面臨不少困境和危機。」照護一個病童至少須4個醫護人力,況且不論是口服、外用等用藥,兒童能承受的藥劑量只是成人的幾分之一,所以兒科的藥品消化量及採購金額低,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環。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兒科專科醫師人數逐年下滑,從2003年的214名,到2009年只剩94名,6年間已經減少一半以上的新生代兒科醫師, 這與現今少子化問題相呼應,「對台灣而言是個相當嚴重的警訊。」
從前, 常聽到家長恐嚇小孩說: 「如果你不乖,就帶你去給醫生伯伯吃藥打針喔!」不料,此舉反而讓兒童對「看醫生」感到害怕卻步,吳春福說,「基金會就是希望打破這個傳統的刻板印象,讓治療過程不再是令人畏懼的針筒、苦不堪言的藥品以及冷冰冰的病房,取而代之的是讓兒童踏入醫院時,就能立即舒緩緊張的情緒,放下心中的害怕,將醫師護士當成朋友般的接受治療,如此也可減輕醫護人員和家長的心力,大幅降低社會成本。」
早自20餘年前,就有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廣獨立的國家級「兒童醫療研究中心」,希望建造一個活潑溫馨的診療空間,且兼顧兒童醫護人員專業研究的完善醫療環境。「有專家估計建造兒醫研究中心至少須投入5億成本,但礙於目前財政吃緊以及相關政府法規、評鑑制度的繁瑣程序,並沒有太多政府官員願意積極涉入了解與促成。」吳春福感慨地說。
「當初成立基金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整體兒童醫療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創造出更好的醫療品質,對國內兒童健康的促進及維護做出貢獻,但現在離目標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吳春福說,目前全台大約有5~7家醫院硬體設備已具兒童專屬醫院的水準,甚至台大兒童醫療大樓已達兒醫研究中心標準,但由於許多政策懸而未決,導致部分精密儀器及醫療空間閒置浪費。但他絕不輕言放棄,亦將帶領基金會再接再厲,把握每一次與決策者對話的機會,企盼台灣成為兒童醫療理想國的這一天,能夠早日到來。
..青創會訊102年第二季刊載(文/蘇靜怡)
本會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12樓[地圖] 電話: (02) 2332-8558 傳真: (02) 2337-5152 12F., No.150, Sec. 1, Heping W. Rd.,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R.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