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宣霆從醫美跨足健康醫學,堅持做有價值且具臨床安全性的醫療產品,並透過引進歐美先進技術、創新行銷策略與專業教育訓練,使沃醫學成為醫師臨床使用的首選品牌。他從雷射設備業務起家,到自創公司後爭取國際大廠代理權,歷經資金壓力與市場競爭,逐步建立專業口碑。沃醫學近年更成功引進乳房植入物,高度契合女性醫療與美感需求,打破國際品牌壟斷。公司目前跨足醫美、影像醫學、女性健康等領域,並持續朝自有產品與全球市場邁進,打造醫師、病患與企業三贏價值。
黃志田深耕泰國五金沖壓市場超過20年,以「Superfast」為企業核心精神,透過自動化設備、模具自製化與連續自動生產,打造快速、精準且高品質的生產流程,成功建立難以被複製的競爭優勢。他從學徒做起累積技術底蘊,後以台灣精密模具能力結合日本設備品質迅速打開市場。面對地震影響、產業轉移與國際競爭,他不斷調整策略,拓展汽車沖壓領域並導入機械手臂與工業4.0技術,使公司從小型工廠成長為年營收逾10億泰銖的大型企業。展望未來,他以智慧倉儲、綠能與更高比例自動化作為企業升級方向,持續穩固長期競爭力。
潘佳岳擁有多次創業經驗,最終看見父親在微生物發酵領域的研究成果蘊含巨大市場潛力,於是將其商品化,2007年成立晨暉生技。他以專注研發為核心,使公司開發出具有獨創性的發酵保健原料,其中紅麴產品更以不含Monacolin K的技術突破市場限制,成為唯一獲美國FDA NDI核准的紅麴食品。創業初期連續十年虧損,但憑藉持續研發與專注品質,最終獲民視娘家行銷團隊採用代工,成功打開市場並轉虧為盈。站穩腳步後,潘佳岳推動自有品牌 Dr. Bora,並在2023年透過與保瑞集團換股加入大型生醫集團,整合三方資源,加速國際布局,為公司邁向集團化奠定基礎。
王奕翔憑著對科技產業的熱情,自學生時代便展現創業與投資敏銳度,退伍後投入代理商工作,並於2007年成立美商鐳潽元件,奠定射頻零組件代理的基礎。然而代理角色常受制於價格與供應風險,他於2015年正式創立鐳洋科技,轉型投入射頻測試零組件研發,成功打入國際手機大廠供應鏈。其後更以積極行動力跨入低軌衛星領域,為全球最大衛星營運商打造測試站,並成立先進射頻研發中心,引領企業從測試走向設計。他帶領鐳洋打造研發、射頻測試與智動化三位一體的競爭優勢,以「Keep Thinking, Stay Moving」為精神,勇於突破極限,讓公司成為次世代通訊與太空科技的重要角色。
謝茂山從宜蘭出發,憑藉長年累積的製造技術與敏銳的市場洞察,於2007年在越南創立亞洲義大利門板有限公司。創業初期因歐債危機影響,訂單停滯,他靠著變賣房產、家人抵押土地及承接在地家具加工艱難撐過低潮,直到成功切入美國櫥櫃市場後營運才逐漸穩定。他深知品質與交期對美國客戶的重要性,導入嚴格色差與標準化流程控制,以「創新卓越,成就客戶」為核心理念。在疫情期間提前部署「三就地」措施、俄烏戰爭時及早囤貨樺木,皆展現其前瞻判斷與快速應變能力。公司現已取得多項國際認證並躋身越南櫥櫃出口前十大,並從OEM邁向ODM,積極朝自有品牌發展,以提供「不只價格、還有價值」的產品為目標。
王義方接手父母於鹿港經營的小型家庭工廠,在面臨產業西進與訂單減少的衝擊下,他果斷帶領企業轉型,於2003年創立金全益並專注螺絲扣件市場。他以品質作為突破口,優先投資品檢設備,靠承接困難訂單建立口碑,並在全球反傾銷政策轉變下迅速成長。面對金融風暴與產能壓力,他運用委外策略維持彈性,後續更在工時政策改變與人力短缺趨勢下投入智慧工廠建置,於疫情期間展現高度韌性。近年他推動數位化與低碳化雙軌轉型,布局新廠與永續能源,期望讓傳統產業創造不輸科技業的價值,並持續因應全球市場快速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