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雄從航太、金融跨入創投,再接掌面臨困境的新應材,展現跨領域整合與敏銳判斷力。他在面板產業衰退時勇於承擔,帶領公司轉向半導體先進製程材料市場,避開與國際大廠的正面競爭,以差異化策略開創新局。面對資金缺口與內部質疑,他靠耐心溝通、調整資本結構並大膽投資新廠,成功凝聚團隊與取得轉型資源。他更以「速度制勝」為核心,帶領團隊快速開發符合台積電高標準的材料,使新應材成為國內唯一與台積電共同開發黃光材料的企業。未來他將持續推進 3 奈米至 1.4 奈米等超先進製程材料技術,為臺灣半導體自主材料實力奠基。
王義方接手父母於鹿港經營的小型家庭工廠,在面臨產業西進與訂單減少的衝擊下,他果斷帶領企業轉型,於2003年創立金全益並專注螺絲扣件市場。他以品質作為突破口,優先投資品檢設備,靠承接困難訂單建立口碑,並在全球反傾銷政策轉變下迅速成長。面對金融風暴與產能壓力,他運用委外策略維持彈性,後續更在工時政策改變與人力短缺趨勢下投入智慧工廠建置,於疫情期間展現高度韌性。近年他推動數位化與低碳化雙軌轉型,布局新廠與永續能源,期望讓傳統產業創造不輸科技業的價值,並持續因應全球市場快速變動。
張家銘因身邊親友對健康需求提高,原本只想幫同事與家人找到好的保健品,卻意外促成大研生醫的誕生。他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尋找高濃度魚油原料並與全球最大魚油製造商KD Pharma合作,打造高品質產品。疫情期間,他堅持公益優先,免費捐贈保健品給醫護人員與確診者,展現企業承擔。隨著營運穩健成長,大研生醫於2024年啟動公開發行並布局國際併購。秉持「把每位消費者當家人」的理念,持續開發有科學實證的保健品,並獲得IFOS五星及IPRO品質獎等國際肯定,逐步成為健康產業的重要力量。
王奕翔憑著對科技產業的熱情,自學生時代便展現創業與投資敏銳度,退伍後投入代理商工作,並於2007年成立美商鐳潽元件,奠定射頻零組件代理的基礎。然而代理角色常受制於價格與供應風險,他於2015年正式創立鐳洋科技,轉型投入射頻測試零組件研發,成功打入國際手機大廠供應鏈。其後更以積極行動力跨入低軌衛星領域,為全球最大衛星營運商打造測試站,並成立先進射頻研發中心,引領企業從測試走向設計。他帶領鐳洋打造研發、射頻測試與智動化三位一體的競爭優勢,以「Keep Thinking, Stay Moving」為精神,勇於突破極限,讓公司成為次世代通訊與太空科技的重要角色。
王建仁從少年時期即在烘焙業扎根,因家境清苦提早當學徒,從麵包散發的溫度中找到人生志業。退伍後他先以餅乾代工創業,後來因工作過於繁重而回到初心,於1989年創立多那之蛋糕烘焙坊,逐步擴展至多家門市。面對原料高度依賴進口、成本壓力升高等挑戰,他在2006年率先轉型複合式咖啡店,並以中央工廠與加盟系統提升規模化能力。為滿足不同客層,他打造多那之、卡啡那、Mini.D三大品牌,從平價烘焙到高端甜點再到輕食早午餐,形成完整品牌矩陣。近年從南向北展店並布局海外,以高標準品管、每日現做配送鞏固市場口碑,並於2024年成功登錄興櫃,朝上市櫃邁進。
黃志田深耕泰國五金沖壓市場超過20年,以「Superfast」為企業核心精神,透過自動化設備、模具自製化與連續自動生產,打造快速、精準且高品質的生產流程,成功建立難以被複製的競爭優勢。他從學徒做起累積技術底蘊,後以台灣精密模具能力結合日本設備品質迅速打開市場。面對地震影響、產業轉移與國際競爭,他不斷調整策略,拓展汽車沖壓領域並導入機械手臂與工業4.0技術,使公司從小型工廠成長為年營收逾10億泰銖的大型企業。展望未來,他以智慧倉儲、綠能與更高比例自動化作為企業升級方向,持續穩固長期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