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LOADING.....
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青創誌
做別人不做的事,為自己創造價值。 | 第37屆創業楷模 林盟洲 董事長 | 大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0-11-11

回收界的7-11 打造綠金傳奇

 

隱身寧靜大樓住宅社區裡的全新服務空間-「城市源點」,不僅徹底顛覆了傳統資源回收型態與雜亂無章的印象,明亮清新的規劃倉儲,讓街坊鄰居輕鬆將可回收的紙箱、鐵罐等資材,匯集成有價值的紅利點數,換取綠色再生商品或交流有意思的跳蚤二手貨。

 

城市,向來是資源匯聚最多元、最豐富的地方,卻也是資源消耗量最大的地方,「城市源點City Circle」的出現,讓資源活化流通力量大幅增強,也讓城市居民的小行動,萌發出巨大的影響力,這就是台灣環保產龍頭「大豐環保科技」的創新格局作為,不只將垃圾化為綠金,更將綠色的價值觀與執行力,持續融入每一個經營環節。

 

沒有不創業的本錢

 

「將錯置的垃圾,變成有效的資源。」大豐環保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資源回收物流服務企業,將每天每家每戶製造的垃圾廢棄物,進行有效的分類回收及資源再生,不僅友善環境、降低汙染,經營成績更是亮眼、傲視同業。林盟洲以「做別人不做的事,為自己創造價值」的理念思維,打造出回收界的傳奇。

 

林盟洲國中畢業後,高職讀了半年就輟學離家,他當過端盤子的服務生、洗車小弟,也曾經開設檳榔攤、電動玩具店、經營當鋪、投資Pub等20餘種不同類型的工作。「我很早就離開學校,沒有學歷、也沒有專業,所以只要有機會,就必須大膽去嘗試。」林盟洲回首年少輕狂的日子,血液中或許有幾許不安分而想嘗試變化,但是,更多的動機則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然。

 

「因為沒有不創業的本錢,所以只好創業。」林盟洲將其不斷嘗試創業的歷程歸納成這一句話。16歲離家時決意切斷與親人的聯繫,母親卻從不放棄四處打探他的消息;退伍後,家中經濟面臨巨大挑戰,身為家中的一份子,也不得不挺身扛起擔子,林盟洲回憶,「我算了算,不管怎麼打工也還不了這些債務,創業成了我當時唯一的選擇。」

 

進入回收叢林 打破山頭盤踞

 

「回收不過就是『買進,賣出』,哪有什麼困難的?」1999年,28歲的林盟洲承接友人的廢紙回收公司,卻因原本和廢紙廠配合良好的下游工廠,突然宣布倒閉,讓大豐環保不僅失去銷售客戶,也缺乏民間回收站的進貨來源,周邊配合管道瞬時歸零。

 

然而,過去資源回收站多由地方人士經營,甚或黑社會、山頭盤踞。「我的優勢就是膽子夠大,不知道『害怕』這兩個字該怎麼寫。」早年的歷練膽識,讓他從不煩惱江湖世故,「儘管我不怕那些黑社會山頭,但既有的商業山頭卻令我倍感壓力。」林盟洲說,民間回收站大多被大盤商壟斷,而這些山頭在產業中經營已久,擁有深厚的商業基礎與人脈連結,市場屬於共生的利益結構;身為一個後進者、半途闖進的外來客,林盟洲在創業初期完全沒有周邊上下游工廠或是客戶願意伸出援手,他不僅收不到貨,也出不了貨,完全打不開市場大門,頓時陷入經營困境。

 

「我不僅沒有不創業的本錢,更沒有虧錢的本錢。」為了掙脫逆局、開拓客源,林盟洲不惜咬牙以高於同業的價格收購廢紙原料,再以低於業界的成本提供給技術廠商,企圖以「賠錢讓利」的方式爭取往來客戶的青睞。然而,勉強爭取來的客源,卻讓大豐環保的資金缺口愈來愈大,一路累積達800萬元的虧損,幾乎把過去存下的第一桶金以及向親朋好友借來的錢都賠光了。

 

面對經營成本壓力,又必須讓業務有效擴展,林盟洲不得不逐一思考當初從沒料想到的商業經營問題。「第一步就是解構與再建構,打破既有共生山頭。」

 

跨出第一步 建構自有回收通路

 

由於大盤商綁定幾個資源回收站,結構緊實而穩定,導致林盟洲找不到供應源,無從介入。「既然找不到回收站、職業販子當客戶,我只好自己開設回收站,往前端去找客戶的客戶。」當現有的道路都被阻斷了,欲在市場中存活,就得憑自己的力量去開創一條生路。

 

大盤商鮮少自己經營回收站,主要原因除了物資龐雜外,也有環境衛生、物料囤放等衍生的問題。林盟洲則是想盡辦法接近目標群體,不再仰賴職業販子等中介角色,全力擴大通路來源,讓個人、家庭、商店、公司及工廠,都可以作為第一線的接觸對象,直接從大眾手中取得資材。

 

雖然資源回收業向來經銷模式涇渭分明,收取廢紙的商家不會兼做廢鐵,處理廢鐵的公司也通常會拒收塑料,「可是客戶手上可能什麼物資都有,我如果只接受紙材,就會降低客戶供應的意願。」於是林盟洲從彰化市的金馬路開始成立第一家資源回收站,並逐步將回收範圍從廢紙,擴大到一般的家用廢棄物。

 

五星級回收站 撼動市場體系生態

 

「不嫌麻煩、不怕髒亂,有量才有優勢,規模夠大才能帶來能見度。」林盟洲認為,只要能做好物資管理歸類、建立標準化流程,就能承擔後續處理的龐雜問題,累積市場能力才能在產業中創造影響力。因此他亟力打破業界慣常的作法,並將大豐環保定位為「回收紙」、「廢鐵」等物料大盤商,在物料回收進場時就依照廢紙、廢鐵等性質進行分類處理,提高資源回收率。

 

除此之外,林盟洲也有系統地著手規劃回收站空間,半封閉式的場域,每一區都設置方正的存放隔板空間,不僅有效防堵臭味四處逸散,物資也不致於混雜無序,跳脫以往資源回收給人髒亂不堪的刻板印象。林盟洲一路摸索,帶領大豐環保走向轉型升級,也為自己、為客戶、為員工帶來價值的蛻變與提升,「我希望為客戶打造一個潔淨明亮的回收站,畢竟以資源回收維生的人,多半是年紀較大的長輩或社會的弱勢族群,但也是這些人支撐著資源回收的營運循環,如果我再給他們一個像『垃圾場』般的環境,則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這是一種將心比心、愛人如己的具體延伸。林盟洲說,「有一段時間,我根本回答不出自己在哪裡工作。」當別人問起自己從事的行業時,他總覺得工作場域不夠體面,不免迴避話題或支吾其詞,說不出個所以然,因而更能感同身受環境意識與工作尊嚴的必要性與急迫性,「當法規愈來愈嚴謹,民眾的環保意識愈來愈高,我們也必須摒棄傳統的思維與模式。」也就是這些有別於過往的思考與積極作為,讓他在創業之初,即能因應時局變化,撼動原先僵固的產業體系。

 

創建體制 專業化經營

 

根據統計,全臺回收站約有3000家,規模大小不一、競爭激烈。2005年林盟洲正式向經濟部登記成立「大豐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後,即積極導入企業化經營、品牌形象提升、推廣環境教育、創建創新多元通路與標準化作業流程。目前大豐環保共建置35個回收據點,包括直營25家、加盟10家,另有一處再利用處理廠以及北中南3個倉儲物流中心。

 

此外,大豐環保也擁有物流車隊,完整的作業機具設備與研究發展檢測實驗設備,打造出大型企業駐廠的專屬客製化服務,堪稱臺灣最大的資源回收服務體系。而這些專業的建置、亮眼成績開拓的初始,就是誤闖回收叢林的林盟洲,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腳印,不斷的嘗試與創新,所獲致的豐碩成果。

 

有別於製造業產品固定、價格起伏穩定,回收業經營模式特殊,取得的物資更是琳瑯滿目,而且價格不透明、尺寸不一,各地物料價格亦難以預料,欲導入傳統「管理學」思維,實有難度。「我只能說這些事情,都是硬著頭皮、將錯就錯。」林盟洲誠懇實在,也坦言因少時所學有限,壓根兒沒料到在資源回收這一行竟然必須做到「標準化」、「規格化」、「複製化」,「在學理上是行不通的,從來就沒有一家以企業型態經營連鎖回收事業。」

 

前瞻思維 務實建立控管機制

 

為了將「不標準」標準化,林盟洲積極導入e化管理,讓每一筆交易,買多少、賣多少,全都攤在陽光底下,同時建置營運與作業場所的標準化作業流程(SOP),包括車輛管理,從進場、過磅、粗分類、細分類、減容打包,到運送至處理場,希望能透過6S管理體系的全面落實,增加工作效率及達成零工安事故的目標。

 

林盟洲也透過統計數字,架構出一套數據方法:包含設站地區域的規格、人口密度、人口數、競爭者統計、各回收站的坪效、營收與合理毛利率,以這些基礎作為管理標準的擬定基礎;他謙虛地說,「不敢說有多標準,畢竟無法每樣事情都做到規格化,但至少可以有效控制。」

 

曾經摔過跤,不貪戀囤貨近利、不在價格波動風險上賺取機會財,林盟洲務實控制周轉率與庫存管理,即便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市場成交量大幅縮減至3成,許多大盤商因而破產,大豐環保依舊安然挺過經濟低潮,並維持小幅獲利成長,續而從「資源回收體系」向下整合至「資源再生體系」,設立回收塑膠分選處理廠,奠定未來競爭優勢基礎。

 

重新定位 建構資源循環型的永續城市

 

林盟洲雖然沒念過太多書,卻總是不斷思索企業存在的價值與產業的意義,因應外在環境的詭譎與驟變,「我不能將大豐只定位在一家物料買賣的公司,必須找出對所有客戶更有利的經營模式,並在資源有效運用的領域裡扮演關鍵角色,為環境盡一份力。」

 

立基於過去的創新管理與品牌形象,大豐環保的回收站設點也逐漸進駐城市及大型企業客戶,並首創資源回收站開放加盟、打造資源回收界的7-Eleven,持續投入資源循環研發,發展永續循環的經營模式,林盟洲不斷以領先的視野,為產業樹立新典範。

 

「城市源點」,就是這個全新概念環保便利店的實際體現。過去回收站與城市風貌格格不入,經常被邊緣化或被排擠迫遷郊區。林盟洲則以城市的角度思考,建構一處符合城市市容的資源回收空間,整潔、清爽、明亮的設計風格,以結合二手商品與綠色商品的複合式經營方式,將資源回收融入城市社區生活、活化資源流通的便利性與可能性。

 

適逢環保署力推資源回收站形象改造,大豐環保的城市源點及電子化資源回收秤重系統(i-Pound)等創新營運模式,不僅在全球獲得諸多好評,更吸引許多幼稚園、社區協會前來進行環境教育、體驗教學,讓無數親子教育在此扎根、發酵。「城市源點的成功讓我們倍受激勵,回收站可以與校園、社區相容,代表我們已經得到民眾的信任,讓我們有更多機會服務大家、回饋社會。」

 

交託信任 扛起友善環境責任

 

2014年第3屆大豐環保「續」盃高爾夫球聯誼賽中,桿數的多寡與勝負,已不足以成為球賽的焦點,以寶特瓶環保紗製作的高爾夫球衣,以其全然來自回收素材,不造成地球資源的再次浪費,精采呈現垃圾變黃金的無限可能,搶走了整場活動的光芒,而這也是大豐環保從2010年開始籌建「塑膠再生粒」生產線,2011年正式提供再生料營運服務的極致成果展現。

 

「我們不是做買賣的回收業者,而是期許自己能夠成為專業的資源整合者,為客戶進行有效率的系統服務,提供對環境友善的分流問題。」林盟洲這段話不僅揭示了大豐環保的企圖心,也是扛起友善環境的具體承諾與自我期許。

 

大豐環保的發展軌跡,無論是從家庭回收、工業回收、拆屋工程到廢車回收與國際事業,服務客群從一般民眾到進駐企業;據點從臺灣擴展至中國,並在美國、墨西哥、南美洲設立業務辦公室,藉以掌握國際情勢。此外,大豐環保也持續貫徹落實「透過專業資源整合,產生更大價值」的企業核心理念,積極擴展營運內容,並踏進上下游產業鏈進行資源整合,因此在2013年取得EucertPlast認證,成為亞洲第一家德國藍天使委派第三方稽核通過的再生料供應商,奠定市場上獨一無二的地位。

 

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機會 就是價值

 

從創新管理、設點擴大、進駐城市、開放加盟,林盟洲一路走在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上,同業曾經笑他是瘋子、神經病,市場也謠傳他若不是錢太多、口袋太深,就是「詐騙集團」,準備一舉吸金再捲款潛逃。林盟洲回憶起這段故事,不禁苦笑,「畢竟大豐所做的一切對同業來說,實在太跳tone了。」

 

林盟洲在「價值」之外,著眼的始終還是「價值」。競爭不外乎洞燭先機,在別人沒看到的地方找到機會,在沒想過的方法中做出可能。「當思考愈清楚,我們究竟為何而存在?我們要貢獻什麼價值?我發現,實在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拋去既有的包袱、改變思維,努力讓「頭轉,身也轉」,走向與地球共好的願景,也就是這樣的不斷捫心自問,造就了今日大豐環保不同的格局與價值,也寫下環保回收業界的一頁傳奇。


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    PageRank

本會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和平西路一段150號12樓[地圖] 電話: (02) 2332-8558 傳真: (02) 2337-5152
12F., No.150, Sec. 1, Heping W. Rd., Zhongzheng District, Taipei City 100, Taiwan (R.O.C.)